首页

sm女王微信

时间:2025-05-23 07:46:41 作者:60余名马来西亚学子赴广西学习铁路技术 浏览量:78440

  中新网兰州3月23日电 (冯志军 于仕琪)2023年,甘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3次大范围强霜冻近10年少见,区域性沙尘暴影响范围近20年最大;干旱日数近15年最多;降水局地极端性强,1小时超120毫米的强降雨创历史记录……

  甘肃省气象局总工程师、甘肃省气象学会理事长张强23日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多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深居内陆的甘肃,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地区间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防灾减灾任务繁重的甘肃,每年因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严重影响民众的生产生活,未来将加快人工影响天气转型等工作。

  当日,甘肃省气象局、甘肃省气象学会联合兰州大学、兰州资源环境大学、兰州市气象局等多个单位在兰州开展大型气象科普活动,纪念主题为“气候行动最前线”的第64个世界气象日。

  “寒潮来袭,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气象部门通常将大于或等于多少度时的天气称之为高温?”“气象预警信号怎样运用?”在活动现场,通过气象宣传志愿咨询解答、气象科技展板展示、气象知识有奖竞答等系列宣传科普活动,向民众科普宣传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灾害致灾风险隐患、天气气候成因、应对气候变化等气象科学知识。

  据统计,2022年夏季,甘肃省还出现最强高温天气,54站次达极端高温事件标准;8月降水极端性强,干旱区酒泉市金塔县单日降水量超年均值。

  “气候变化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认识与处理现代气候变化与生产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张强介绍说,未来甘肃将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目标,大力夯实卫星、雷达、数值预报和气象信息“四大支柱”,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转型发展。

  根据规划,甘肃将推进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立分级、分类、分区域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预估服务业务;完善递进式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机制,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提升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助力防灾减灾。

2023年11月中旬,甘肃省气象部门部署空地联合增雨(雪)作业方案。图为飞机增雨(雪)作业准备阶段。甘肃省气象局供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我们的气象服务工作还存在监测预警预报的能力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够,降水落区、时间、量级不够精准等短板,气象预警信息的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张强说。

  张强表示,下一步,甘肃省气象部门将通过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增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水平,服务全省粮食安全和农业防灾减灾,推进新能源气象服务等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湖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3.5万家

本届广东旅博会设置广东主题形象馆、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主题展区、广东乡村旅游暨文创成果展区等特色展区。全省17家新业态热门场景企业参展,展示“睇大戏”系列文创产品项目、400多件乡村文创产品等内容。(完)

新疆铁警护航中欧(中亚)班列

“懒人游的兴起,是供给端和需求端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表示,从需求端看,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更加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不再满足于过去“走马观花式”的赶路,旅游过程中更加注重获取舒适便捷的个人体验。从供给端看,懒人游有了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可能性,“快旅慢游”缩短了旅途往返的时间,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慢下来,细嚼慢咽地品味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景。

互联网之光|微视频:点亮世界

“虽然说人工智能是人造的,但是我看了很多资料,机器是可以比人类更加完美的,而人跟机器的不同就在于他的不完美。所以我觉得机器再怎么完美,它还是机器人,有缺点的人反而是鲜活的。”陈若轩说道。(完)

民生主题记者会丨人社部:就业市场开局良好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

鹊桥二号中继星已经发射升空顺利入轨,接下来,它就要独自开启奔赴月球之旅。这趟旅途要经历哪几步?我们再通过增强现实带您一起来看一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制作的虚拟演示动画是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鹊桥二号的飞行路径,与实际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

牛田洋大桥主桥钢桥面沥青层铺装完成

二是加快塑造运输服务高效能。完成货运物流体系,深入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海铁联运。今年开行山东中欧班列2300列以上。实施货运铁路“联网、补网、强链”,新改建董家口至沂水等9个铁路项目。

相关资讯
外媒:辛瓦尔死后,哈马斯或将任命来自加沙外的新领导人

(一)围绕重点民生领域和特定群体权益保护,依法护航民生民利。2022年最高检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2023年又延长一年并持续巩固深化,聚焦就业、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涉民生民利行政检察监督案件6.9万余件。最高检与全国妇联联合发布维护农村妇女涉土地合法权益典型案例6件,更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与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5件,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主题发布典型案例7件。自2021年11月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公安部、民政部印发《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相关领域案件2175件,督促撤销或更正登记2068个,与相关部门签订协作配合机制179个,有效维护了婚姻登记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聚焦工程建设、餐饮服务等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发领域,加大行政检察监督力度,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相关行政检察案件1700余件,为农民工讨薪2.8亿余元。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